全面建成并运营中国空间站、实施探月工程四期、深化载人登月方案论证、完成火星采样返回、木星系探测、研制发射新一代载人运载火箭……近日,国务院新闻办公室发布我国第五部航天白皮书——《20....[查看全文]
与传统的填埋、焚烧等其他废物处理处置方法相比,生物处理技术主要对废物中的有机成分进行处理。生物处理技术不仅能实现有机固体废物的减量化,还能变废为宝,将废物转换为有机肥料以及生物质天然气等能源产品。国家发改委....[查看全文]
触嗅一体仿生智能机械手在人体被瓦砾石堆覆盖的场景下,可协助开展应急救援。模拟救援情况下,智能机械手对包括人体在内的11种典型物体进行了识别,准确率达96.9%。在传感器受损的情况下,机械手也有较高的精准度,在传感器损....[查看全文]
美国航空航天局(NASA)8日称,已经与洛·马公司签署“可从火星起飞火箭”的研制合约。该火箭将由此成为“人类首枚从另一颗星球发射”的火箭,负责把美国“毅力”号火星车采集的火星样本送回地球。NASA在声明中介绍说,....[查看全文]
过去,受限于观测数据匮乏和极端高温高压环境,人们对于地球内核结构和性质的认知非常有限。美国时间2月9日发表于《自然》期刊的最新研究结果表明,地球内核并非传统认知的固态,而是由固态铁和流动的轻元素组成的超离子态。....[查看全文]
“当前,全球都在努力减轻气候变化所带来的影响,可持续发展对奥林匹克运动的未来至关重要。我们希望奥运赛事的举办能够在可持续性方面为全世界引领示范,也希望奥运赛事的举办能够在主办国成为促进可持续发展的加速器。”....[查看全文]
“建造空间站是全年宇航任务重中之重。”2月9日,在中国航天科技集团《中国航天科技活动蓝皮书(2021年)》(以下简称《蓝皮书》)发布会上,航天科技集团宇航部副部长马涛表示,2022年,载人航天空间站工程将实施6次重大发射任务,完....[查看全文]
雪上项目对气候和场地的要求十分严格,为了保证雪上项目的顺利进行,本届冬奥会80%—90%的比赛场地用雪都采用人造雪,通过我们的“自力更生”实现了冬奥会的用雪自由。2022年北京冬奥会正在如火如荼地进行中,在冬奥会....[查看全文]
“人造雪是假雪”“天然雪比人造雪更好”“人造雪会浪费水资源”……在北京冬奥会各项滑雪比赛的赛场上,人造雪在保障赛道安全性上发挥了巨大作用,然而在赛场外它却被一些人莫名打了“差评”。还好,已有多位....[查看全文]
随着互联网快速发展,老年人口进一步增多,不少企业将目光投向老年群体,对手机App进行适老化改造,购物、聊天、打车、新闻等涵盖衣食住行的各类手机软件纷纷开启“老年模式”。面对手里的智能手机,老年人能否得心应手,玩转各....[查看全文]
在大量算法的加持之下,元宇宙所产生的新型视觉场景,会让更多的人沉浸在虚拟世界中不能自拔。如何维系现实世界和元宇宙之间的正面互动关系,发挥元宇宙的积极作用,抑制消极作用,妥善解决未来数字成瘾问题,是元宇宙未来将要面....[查看全文]
虎年到,大家都在对老虎津津乐道,而最近,作为老虎美食之一的鹿引起了科学家的注意。鹿身上的鹿茸是人类目前发现的唯一能够完全再生的哺乳动物器官。无论是入药还是作为膳食进补,多年来人们一直希望从鹿茸中获得抗衰防病的....[查看全文]
2月1日,我国科学家在《自然·植物》上发表封面论文《一亿年前琥珀中发现起源于南非的适火性鼠李科植物》。该研究在国际上首次发现了起源于中生代鼠李科植物具原位花粉的完整花朵化石,为东南亚地区早期有花植物演....[查看全文]
记者从中国科学院沈阳自动化研究所(以下简称沈阳自动化所)获悉,该所太赫兹研究团队在红外探测领域取得关键技术突破,实现了基于硒镓钡晶体的3—8微米中红外高灵敏探测,对纳秒脉冲的探测灵敏度指标达到国际先进水平。....[查看全文]
目前,近地层臭氧浓度不断升高,已经成为重要的大气污染物。那么,臭氧污染对我们有什么危害呢?记者1月26日从南京信息工程大学获悉,该校最新一项研究表明,近地层臭氧污染对东亚地区小麦、水稻和玉米造成显著减产的负面影响。....[查看全文]